当前位置:东方财富周刊 > 热点新闻 > 正文

政策引导、估值修复、行业转型公募基金机构掀起自购热

2025-08-23 08:56    来源:中国网   阅读量:8767   

近期,公募基金机构掀起自购热。万得数据显示,截至8月21日,今年已有超130家公募基金公司启动自购,自购总额超50亿元。其中,权益类基金产品的自购金额占据较大比例,尤其是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公募基金自购热是政策引导、市场估值修复与行业转型的共振结果,不仅体现了基金公司对自身投研能力和市场前景的信心,也通过利益绑定增强了投资者的信任。

公募机构自购热离不开政策的有力引导。中国证监会5月7日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鼓励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规模,并明确提出,将3年以上中长期业绩、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规模、投资行为稳定性、权益投资增长规模等指标的加分幅度在现有基础上提升50%。

市场信心提升也是推动机构开展自购的重要动力。进入下半年,A股回暖向好势头愈发明显,上证指数持续震荡上涨。多家基金机构表示,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是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从估值角度看,我国股市当前的投资性价比优势依然较为突出。万得数据显示,截至8月21日,沪深300指数、恒生指数市盈率分别为13.73倍、11.46倍,均低于标普500、日经225(19.56倍)等主要成熟市场股指。综合来看,中国股市处于全球市场的“估值洼地”,为长期投资者提供了布局良机。

在此背景下,权益类基金具有长期配置价值,尤其在市场估值低位时布局,长期收益空间更大。其以股票、股票型基金等权益类资产为主要投资标的,通过专业团队跟踪市场,分享企业成长红利,具有高波动性、长期收益潜力突出、与宏观经济关联度高等特征。

“当前自购热既是政策与市场的共振,也是行业转型的必然选择。自购能够强化投资者与基金管理人利益一致性,为资本市场注入长期稳定性。”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认为,从短期看,自购热为市场注入流动性,提振情绪。公募基金作为“稳定器”,通过自购缓解抛压、修复估值,尤其在经济复苏预期增强的背景下,有助于吸引长期资金入市。从长期看,自购热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自购倒逼基金公司聚焦投研能力,减少短期投机,强化与投资者的长期信任,助力A股从“估值修复”迈向“价值发现”。

业内人士提示,对于当前公募机构自购热,投资者需理性看待。“自购是积极信号,但非绝对保证。”田利辉表示,部分机构自购可能带有营销属性,投资者需要结合产品底层逻辑、基金经理能力与持仓结构综合判断。例如,大额自购且锁定周期较长的基金更值得参考,而短期一次性自购基金则需警惕风格漂移或资源倾斜不足的风险。总的来说,投资者应保持独立思考,避免盲目跟风,在风险可控前提下争取把握结构性机会。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键词:

上一篇:搭载智能数字座舱别克至境L7内饰官图发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