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东方财富周刊 > 热点新闻 > 正文

马铃薯产业的进化路径:市场竞争力、食品创新与国际化战略

2023-09-26 12:27    来源:证券之星   阅读量:4492   

“薯条+汉堡+可乐”的经典搭配,一直是许多消费者的心头好。其中的薯条,就是不起眼的“马铃薯”。

9月25日,在“2023年中国·定西马铃薯大会”期间拉开序幕,为期10天的首届“定西宽粉节”在“中国薯都”——甘肃定西圆满落幕。恰逢第六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来自广东、广西、山东、山西、河南、河北、辽宁、安徽等中国主要薯类产区的代表共同参展,线上推广、线下体验、直播带货,向全国乃至全世界推介优质薯类作物和薯类制品,“薯”和“粉”迎来高光时刻。

7000万亩种植面积,近9000万吨鲜薯产量,我国多年来一直稳居世界马铃薯产量第一的位置,其产量占据世界总产量的1/4;其中,马铃薯是近百个县的主打产业,70%的马铃薯种植在脱贫地区;特别是甘肃定西,300万亩马铃薯已做成了综合产值超200亿元的战略性主导产业……

作为中国第四大主粮作物,马铃薯既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补充,也是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在多地被誉为“脱贫薯”“致富薯”“振兴薯”,彰显中国农产品的韧性和适应力。

尽管当前国内消费市场恢复仍面临压力,但这两年马铃薯行情却一路高涨,价格从过去低位一路上扬,如今均价已达约3元/斤,一些特色土豆甚至以5-10元/斤的高价售出,成为热销商品,“一出货就被抢购一空”。

如何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如何让“土蛋蛋”变成“金疙瘩”?一根小小的薯条背后,是马铃薯等农产品不断进行的工业化、食品化、科技化和国际化探索。

市场力:让“土蛋蛋”变为“金疙瘩”

马铃薯,曾被认为是不起眼的小土豆,但近年来却成为名副其实的“金元宝”。

从世界范围看,全球有160个国家种植马铃薯,种植面积约为3亿亩,其中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约为1亿亩,覆盖了15个主产省区的6000多万薯农。

事实上,尽管我国马铃薯产业在各个种植区表现出色,但市场对于马铃薯的需求和潜在空间仍然非常大。根据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马铃薯需求量达1791.92万吨,较2020年增加了37.81万吨,同比增长了2.11%。在2023年中国·定西马铃薯大会签约仪式上,当地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定西土豆便拿下100亿元大单。

业界分析,随着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及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品牌化、信息化水平的提升,马铃薯需求会进一步增长,促进“小土豆”长成“大产业”。

然而,需求的增长并不意味着价格的持续上涨。会上,专家们提醒,市场需要做好应对价格回落风险的准备。

近年来,国内马铃薯市场一直不太稳定。和其他农产品如大蒜和猪肉一样,马铃薯市场也经历周期性的价格波动,这给农民的收入带来了不确定性。目前的马铃薯产业,也仍属于初级阶段,虽然种植规模大,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马铃薯产业要实现优质优价、转型升级,需要品质和营销的双重提升。”在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毛学锋看来,优价的前提必须是优质,优质才是马铃薯产业升级的关键。“要打造高品质马铃薯,需推广先进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需建立标准化生产体系,加强品种改良和选育,并对产品进行分级。”

除了改进品质,毛学锋表示在营销策略方面,一要做好存储,二要错峰上市,三要利用电商平台。

根据不同地区气候条件差异进行分类保存,可保持马铃薯新鲜度,方便将其销往世界各地。而早、中、晚熟不同时期的马铃薯品种,为错峰上市提供了机会,可减少淡季和旺季对马铃薯价格的冲击。

此外,电商平台的兴起为马铃薯市场带来了新机遇,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扭转价格局面的利器。抖音电商“山货上头条”项目总监黄金秋介绍,2022年抖音电商数据显示,19.9元十斤装的土豆,是消费者接受的一个高点,其中有一个马铃薯商家的单条链接,就卖出十万单的销售量。

专注品质,制定科学营销策略,提供便捷多样化的购买渠道,如此产销结合,有效提升了土豆价格,增加了农民种植积极性,促成了马铃薯产业的良性循环。

食品化:壮大薯“链”,实现从农到工的跨越

用工业思维发展现代农业,可带动农产业价值链的提升。通过加工转型,马铃薯可被转化为更多样化的终端食品,是实现其增值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壮大薯“链”的重要环节。

“马铃薯加工增值空间巨大。”大北农集团常务副总裁郑文俊表示,根据专家调研和预测,马铃薯经过加工转化为油炸薯条、薯片等膨化食品,其价值可增值5-10倍;加工成普通淀粉可增值一倍;加工成特种淀粉则可增值十几倍;而生产生物胶的增值空间更可达到60多倍。

然而,与国际相比,中国马铃薯加工比例仅为8%,主要集中在淀粉以及以淀粉为原料的粗加工产品,如粉条和粉丝等。相比之下,世界发达国家的马铃薯加工比例一般在50%以上,拥有上千种加工产品可供选择。这显示了中国马铃薯加工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和空间。

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原司长高延敏在会上支招,中国马铃薯产业正不断开发主食类、烘培类、膨化类等多样化休闲食品,以满足消费者需求。未来,这些加工产品可包括更多的精淀粉、变性淀粉等,以具备更高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甘肃定西便以进行了积极探索,目前全市马铃薯重点加工企业发展到28家,加工能力达96万吨,其中精淀粉61万吨、全粉2万吨、变性淀粉8万吨、休闲食品1万吨、主食产品14万吨、定西宽粉10万吨,形成了“吃干榨尽”式循环链条。

另一个焦点,是从市场角度看,马铃薯到底应主粮化还是零食化?与会专家认为,马铃薯产业的转型升级,既要主食化,又要零食化。

虽然相比传统主粮如玉米和小麦,马铃薯在主粮领域竞争力较弱,特别是土豆泥、炖土豆和土豆烧饼等各种主食菜肴,其高淀粉含量容易产生饱腹感,消费者对马铃薯作为主粮的接受度也存在一定心理挑战。但在零食领域,马铃薯的用途不断扩展,无论是薯条、薯片、薯饼还是炸土豆球等,马铃薯都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消费者的选择和偏好对马铃薯产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马铃薯产业需要与时俱进,灵活应对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偏好,创新产品形态,拓展市场空间。”高延敏表示。

主食化和零食化并存的双轨发展模式,给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思路,正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农业发展、食品行业转型以及消费观念的变革也将在这一模式下得到推动和改变。

在消费终端,预制菜和火锅店也成为马铃薯拓宽销售渠道的新引擎。

本届大会独具特色的预制菜展区,就有多款以马铃薯为主要原料的预制菜产品。中国好食材创始人徐嫣表示,马铃薯产业的未来发展需要寻找新的突破口,其中延链、补链和强链是关键。预制菜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一个重要抓手,可以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以定西宽粉为例,作为马铃薯主产区,定西正积极发展宽粉预制菜产业。通过二产带动一产种植,再通过第三产业的餐饮渠道,打通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

在定西马铃薯地里进行公益直播时,汪小菲表示,未来菜品将会更多地使用来自“中国薯都”的薯粉,并可与定西马铃薯合作开发新菜品,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味觉体验。

这种合作模式不仅对马铃薯产业具有积极意义,也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美味和多样化的选择。

此外,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还表示,要加快组建销区采购商队伍、培养产区经纪人队伍,精准拓展线上线下渠道。加强与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等地区大型批发市场、大型商超等开展深度合作,做好采购商跟踪问效服务,推动马铃薯产销精准化长效化。

科技力:育好“原原种”,培育“金豆豆”

产业发展离不开优良品种。

在甘肃定西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综合示范园,一串串采用“雾培”生产,葡萄大小的马铃薯原原种挂满根茎。

“雾培”是一种利用喷雾装置,将营养液雾化后直接喷施到植物根系以提供植物生长所需水分和养分的一种无土栽培技术,可极大地降低脱毒马铃薯种薯成本,有助于杜绝土传病害,提高繁育效率,提升原原种产量和质量。

事实上,在马铃薯产业链中,从选种、种植、病虫害防治,到收获、储存,再到加工、运输,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细管理和科学技术来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

特别是被称为马铃薯产业“芯片”的种薯,其资源的缺乏,制约着种质创新、育种技术创新等基础性、公益性研究工作的开展。

目前,我国现今保存的马铃薯种质资源为6000多份,仅占全球保存数量的8.5%。其中,大部分油炸食品加工专用品种都是引自国外,早熟品种种植面积中的44%也是国外品种。

“种质资源的缺乏,意味着可创造的变异少和可选择的优异基因较少。”为解决这一瓶颈,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会长金黎平提出,迫切需要引进优异种质资源,来创新、选育和推广马铃薯重大新品种。

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主任谢建民也认为,中国在薯种培育上应加强与国际相关机构的合作。相关数据显示,近10年来,全国各地共审定或登记了524个马铃薯品种,品种类型更加丰富,商品性能更加优质。

甘肃定西作为全国脱毒种薯繁育优质产区,对解决中国薯种“卡脖子”难题做出了积极探索。定西通过实施马铃薯良种工程,建设原种繁育基地和种繁育基地。当地还累计收集保存了1500多份马铃薯种质资源,并累计登记了11个马铃薯新品种。

此外,经济大省和消费大省广东,也致力于推动马铃薯产业发展。广东甘薯品类丰富、品质优良,年产量约为300万吨,位居全国第四,近年来高质量发展冬种马铃薯产业,并建设了甘薯产业园和一批马铃薯专业村、专业镇。同时,广东还推动粤黑“稻稻薯”高效产粮模式,将马铃薯产业成为打造成富民兴村的特色产业。

大北农集团常务副总裁郑文俊表示,打造马铃薯产业高地不仅仅是生产高品质的马铃薯,还包括打造马铃薯科技高地和人才高地,为马铃薯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新力。

国际化:走向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与差异化路径

马铃薯,作为一种“舶来品”,在我国传入的时间并不算太长。然而,中国马铃薯产量一直稳居世界第一,其进出口也一直保持着贸易顺差。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马铃薯出口量为45.18万吨,出口额达24875.42万美元;进口量为1.16万吨,进口额为1552.6万美元。

大会期间,中国—青岛港—泰国(曼谷)铁海联运冷链班列,15节冷链柜满载375.1吨马铃薯,从甘肃定西出发,出口泰国曼谷,标志着定西地区正式开启与东南亚经贸往来的陆海新通道。

这不是定西第一次为马铃薯相关产品寻找“走出去”的通道。2018年以来,定西全市年均出口马铃薯微型薯1000万粒,市场覆盖沙特阿拉伯、埃及、土耳其、泰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国际化过程中,中国马铃薯产业也面临不少挑战。

由于饮食文化原因,欧美国家对于马铃薯有口味偏好,许多国家将马铃薯当作主食。但每个国家的消费文化不同,因此销售方式也要不一样。

国际马铃薯中心原副主任兼亚太中心主任卢肖平介绍,在美国超市,马铃薯通常以小包装形式销售,并在包装上提供价格和品种信息等介绍。与此类似,在意大利,马铃薯销售时也会附带烹饪方法。这表明马铃薯走向国际市场时,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消费者,销售方式需要多元化,以满足不同偏好。

打造世界一流的马铃薯产业,企业的参与至关重要。

百事公司大中华区供应链副总裁李友林表示,作为首批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之一,百事集团旗下的乐事薯片是全球薯片市场中销量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品牌之一。

从进出口结构来看,目前我国马铃薯出口以鲜薯为主,而进口则主要是马铃薯加工制品。为此,北京新发地集团董事长张玉玺强调了深加工的重要性。“通过深加工,我们可以将马铃薯转变为国际化的产品,并提高其附加值。”

北大荒薯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军旗认为,我国马铃薯产业虽然种植规模大,但在加工方面与欧美等国家存在差距,需加强科研育种、解决专用品种问题,并提升创新链功能。

对于走向国际的合作展望,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主任谢建民表示,一方面是引进来,包括种质资源、技术、资金和人才;另一方面是走出去,通过更多合作机会和交流机制,促进马铃薯产业的国际化进程。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键词:

上一篇:永安林业选举苏素珍、巫志鹏为职工代表监事
下一篇:返回列表